原标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源”共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6大工程助力建设“无废城市”
今年1~7月,惠阳淡水河紫溪断面、西枝江惠阳段马安大桥下断面水质分别达地表水Ⅲ类、Ⅱ类标准,全区23条支流河涌均值达标19条,全区空气优良率98.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接下来,将继续推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四源共治,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把生态环境项目准入关,解决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共绘生态蓝图,共创惠州无废,建设绿美惠阳”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上了解到的。
惠阳淡水半岛滨水公园。
前7月空气优良率98.6%
近年来,惠阳环境保护工作以提升环境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清理散乱污企业、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开展淡水河综合整治、实施扬尘污染管控等行动,使环境质量取得阶段性胜利。
2022年,惠阳新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座,新增配套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条,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保持Ⅲ类水标准。深入开展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24吨,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今年1~7月,淡水河紫溪断面、西枝江惠阳段马安大桥下断面水质分别达地表水Ⅲ类、Ⅱ类标准,全区23条支流河涌均值达标19条,全区空气优良率98.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
惠阳正加快城区第三净水厂建设,推动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工程、镇隆第二净水厂新建工程动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同时,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
惠阳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做好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保障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四源共治,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御战,坚决执行流域区域限批政策,严把生态环境项目准入关,确保绿色低碳发展。
另外,惠阳将集中力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扬尘、空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对环境违法行为围追堵截,督促企业落实达标排放主体责任,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驾护航。
建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2022年,惠州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围绕七类固定废物四大体系建设,设置九大任务,到2025年实现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2%。
“无废城市”建设涉及惠阳区工程类项目有6项(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分类收集站点、大件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一个建筑垃圾消纳场。
2022年,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已经完成建设,如今,惠阳餐饮行业和家庭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能集中起来进行专业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后大大减少填埋所占用的土地。今年,大件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将完成建设,将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垃圾混合堆放、难以分拣和处理的弊端,便于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
接下来,惠阳计划建设和改造一批分类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把各种垃圾集中收集和转运延伸到市民身边,更方便收集和集中运输垃圾。同时,建设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分片集中处理少量的厨余垃圾,以减轻大型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压力。
此外,惠阳将加强农药包装和农用膜回收工作,其中农用膜整治面积达到8923亩,目前废旧农用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9%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也是工作重点,今年计划推进36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包括新建5座设施、26项管网工程和5项资源化利用工程。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李燕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