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时间:2025-03-09 18:35:54来源:新华网
《经济参考报》3月7日刊发文章《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文章称,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5日提请审查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中的这组数字,折射出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决心与底气。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力点,要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研发投入加强 创新成果显著

首提“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产业升级有新进展”“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等表述和数据,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的真实写照。

与政府工作报告高“含科量”相对应的,是《计划报告》中的这组高“含金量”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万亿元、实际增长8%,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6.9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事实上,“十四五”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加大,达到并超越了7%的预期增长目标,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厚蓄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支撑。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近期,宇树科技、DeepSeek等企业频频出圈,浙江的科技创新成果再次受到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介绍,2024年浙江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累计达38家,新增重大科技成果110项,获国家科技奖30项,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2025年目标全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3%左右。

在“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屡创世界纪录的合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告诉记者,合肥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近5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超千亿元。2024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居省会城市第二。

锚定新质生产力 创新路径清晰明确

在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动态,数字化智慧管理覆盖了奶牛的“衣食住行”……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告诉记者,从最初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到当下紧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机遇,伊利正在探索以科技创新摆脱传统增长路径,打造更加高效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在合肥的创新版图中,新型研发机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2012年,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率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合肥先后与中国科大、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院士团队、龙头企业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54家,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6+5+X”产业集群体系。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介绍,尽管丝绸行业属于传统产业,但万事利已率先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的应用,并研发出行业首个垂类AIGC花型设计大模型,可实现“为全世界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样”的个性化需求。

推动深度融合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深度融合既是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密码”,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力点。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最大的动力一定是在企业。”郑磊认为,企业尤其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既应该是科技创新主体,也理所应当是产业创新主体,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主力军。

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已经开始探索。为打造开放、原生、可持续发展的计算产业生态,华为已与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等5所高校完成卓越中心签约,其中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已完成第一批课题立项。此外,教育部与华为联合发起“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全国72个基地已开设1600多门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王桂林建议,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样品-产品-商品-产业”有效转化的科技创新链;二是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打造“初创企业-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次进化的企业育成链;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公平稳定的良好生态,完善“创业者-企业主-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科技领军人才-顶尖科学家”的人才成长链。

标签:

最新
  •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6万亿元”折射科技创新力度

    《经济参考报》3月7日刊发文章《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3 6万亿元

  • 浙江下汤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下汤遗址考古领队仲召兵表示,下汤遗址纵贯新石器时代始终,是中国

  • 知名侨乡厦门集美春节期间旅游热消费旺

    蛇年春节期间,知名侨乡厦门集美呈现旅游热、消费旺态势。最新统计

  • 新一轮“以旧换新”启动 节前消费增添热度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更多消费品纳入补贴范围。近日,云

  • 天津:“邻里村晚”碰撞文艺公益市集 开启花式“文明游”

    民众自编自演的文明主题小品相声、充满童趣的津门小当家青少年游园

  • 鱼米水乡舞新春 “五虾闹鲇”跃传承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虾闹鲇走进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朝

  • “可爱经济”为什么惹人爱?

    一些萌萌的文创你方唱罢我登场。苏州博物馆的蟹黄黄毛绒玩具、甘肃

  •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大科创”水平

    中新网上海12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31日获悉,在各方共同努力

  • 线下违规学科培训调查:藏在居民楼里的“兴趣班”五百元一天

    藏在居民楼里的兴趣班五百元一天记者调查线下违规学科培训调查动机

  • 春风吹又生形容小草什么精神?形容小草精神的词语有哪些?

    春风吹又生形容小草什么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美了小草面对

  • 江西南昌:高铁列车助力“双十一”包裹运输

    11月11日,江西南昌西站,中铁快运的工作人员将大货车运来的包裹货

  • 今年以来经由福州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0万人次

    中新网福州11月8日电 (闫旭 丁际超 王蔚然)记者8日从福州机场边

  • 中水物资成都公司:物资保供的先锋力量

    在新能源项目的发展蓝图中,物资保供是项目成功的生命线。随着新能

  • 迟福林: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重要动力

    中新网海口11月2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 三季度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客运较2019年同期恢复超九成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尹倩芸)中国民用航空局25日发布消息,今年

  • 潘功胜称宏观政策作用方向应更重消费,未来如何发力?|环球热文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夏宾)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

  • 旅游
    • 报告:中国“虚拟人”直播将迎来发展红利期-环球速讯

    • 新华全媒+丨专项整治力克电视“套娃”收费现象等问题

    • 手机人人网客户端(手机人人客户端在手机里消失了怎么办呃、)

    • 4.5亿安徽“柜台债”将于8月23日发行